数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研究

  • 凹槽微通道热沉的流动传热场协同分析

    段治健;李若寒;姬彦茜;马欣荣;

    为了提高液冷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设计了九种凹槽结构布局的微通道。采用间断有限元方法求解不可压缩稳态层流传热问题,深入分析了微通道结构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并通过场协同原理分析了九种微通道结构的场协同效应。结果表明,与直通道相比,在相同的雷诺数下,凹槽型微通道表现出更好的流动和传热性能。场协同分析表明凹槽型微通道充分改善了流场和温度场的协同效应,综合传热效率显著增强,为微通道优化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025年04期 v.40;No.229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 一种基于二次模型的谱共轭梯度算法

    张珂珂;杨军;

    谱共轭梯度算法是求解大规模无约束优化算法中一种最重要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共轭梯度算法与谱共轭梯度算法相结合。通过在子空间上极小化目标函数的二次模型,得到一个新的谱参数,由此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模型下的谱共轭梯度算法,证明由此算法产生的新的线搜索方向具有不依赖于任何线搜索条件的充分下降性,基于对目标函数的合理假设,证明了新的算法在修正Wolfe线搜索条件下具有全局收敛性。最后相应的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2025年04期 v.40;No.229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 使用不同围道求解一类含根式的多值复变函数定积分问题初探

    王党朝;

    文中分析了一类含三次根式的多值复变函数的支点性质,然后连接支点形成割线,对单值解析区域进行分割,构造出四种不同的积分围道。使用留数定理,对该根式多值复变函数的定积分问题予以求解,获得了相同的计算结果。文中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多值函数的支点、割线等概念,深化对留数定理求解围道积分的认识。

    2025年04期 v.40;No.229 12-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0K]
  • 用于SiC MOSFET驱动芯片的高CMTI OOK调制电路设计

    何宁业;刘佳佳;陈旭;

    针对现有的Si MOSFET栅驱动电路无法直接应用于高功率领域的问题,基于SiC MOSFET栅驱动芯片的高CMTI OOK调制电路,在隔离型栅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发送端采用高共模瞬态干扰抑制技术。在电容隔离差分传输信号架构的基础上,设计CMTI滤波电路,对共模波动信号进行低频干扰滤波,减小外部输入共模波动的影响,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SiC MOSFET漏端在超高压摆率的共模噪声干扰,以此提高SiC MOSFET在高速开关操作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025年04期 v.40;No.229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2K]
  • 色噪声激励下滞后的分数阶系统响应

    梁相玲;王和香;

    为了分析非确定状态下滞后的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的响应,滞后的二阶微分动力系统中引入随机激励色噪声和分数阶。采用时滞近似和扩维方法将色噪声激励下滞后的分数阶系统转化为不含有时滞且为白噪声激励的分数阶系统。利用随机平均法得到控制系统响应的FPK方程,通过Maple及Matlab画图,分析色噪声下的噪声强度和自相关时间以及分数阶的阶数对系统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噪声强度和自关联时间的增大促使系统趋于稳定的概率减小,分数阶阶数减小促使系统发生分岔。

    2025年04期 v.40;No.229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

  • 花球状ZnIn2S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性能

    马占营;王钰;兰月丽;党欢欢;

    以ZnCl_2、InCl_3·4H_2O、硫代乙酰胺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ZnIn_2S_4光催化剂,采用XRD、SEM、XPS、UV-vis DRS及XPS-VB等测试技术对ZnIn_2S_4光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形貌尺寸、表面组成、吸光性能及价带位置等进行表征,以抗生素四环素为目标污染物探究了ZnIn_2S_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得ZnIn_2S_4样品具有六方晶相结构,呈花球状形貌,吸收带边约为530 nm;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氙灯光照70 min时,对四环素的降解率可达82.34%。捕获实验结果表明,在ZnIn_2S_4样品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活性物质为·O_2~-和h~+。

    2025年04期 v.40;No.22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7K]
  • 一种β-二酮二氟化硼衍生物的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

    王雨晴;杨静;胡磊;王慧;

    以β-二酮二氟化硼为电子受体,4-二乙氨基水杨醛为电子给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D-π-A构型的化合物Q。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化合物Q的光物理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化合物Q的荧光强度呈现出降低趋势,说明化合物Q对极性较敏感。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Q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可着色于细胞质中。

    2025年04期 v.40;No.229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3K]

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 初始直径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

    董莉丽;苟晨阳;吕文华;雷宁;孙梦瑶;

    水稳性团聚体可以很好地协调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是衡量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以咸阳渭北旱塬区3种典型人工林类型刺槐、油松和苹果下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初始直径(1~1.2、1.2~2、2~5 、5~7 mm)的土壤团聚体在快速湿润条件下,破碎后的不同大小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并利用数学公式计算了平均质量直径(MWD)、团聚体破碎率(PA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等四个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直径为1~1.2,1.2~2、2~5 mm时,MWD依次线性增大,PAD则依次线性减少,但当初始直径为5~7mm时,MWD显著增大,而PAD显著降低。显著性检验表明:初始直径对MWD和PAD的影响显著;而初始直径对GMD和D影响不显著。油松林地不同土层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大小受初始直径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初始直径下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标都能较好地指示植被类型和土层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04期 v.40;No.229 3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动态及驱动因素研究

    吕延;任鑫鑫;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202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主导因子。结果显示:(1)2010—2023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级,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黄山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优。(2)土地生态安全空间自相关均呈“正相关”,黄山、池州和宣城三市的H-H值区聚集效应持续稳定。(3)当地人均水资源量、造林面积、耕地面积占总面积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因子。未来安徽省应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农业与生态补偿机制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生态安全水平。

    2025年04期 v.40;No.229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 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潘永平;潘玉君;刘燕;赵菊;晁江琴;蔺吉庆;沈波;

    在全球政治经济动荡背景下,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研究已成为探究区域经济稳定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经济韧性研究指标体系,基于市域与县域尺度,分系统从经济抵御水平、经济恢复水平、经济再组织水平、经济创新水平四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得出:(1)云南省各市州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且地级市经济韧性水平均值与增加值均高于自治州。(2)云南省各县(市)区经济韧性水平升降比23∶2,且变化幅度较小,具有地域或政策优势的县(市)区增长较快。(3)各县(市)区经济抵御水平与经济恢复水平内部差异扩大,经济创新水平与经济再组织水平内部差异在缩小,各维度不同县(市)区升降比差异较大。(4)云南省市域与县域尺度经济抵御水平、经济恢复水平、经济再组织水平、经济创新水平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

    2025年04期 v.40;No.229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 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探讨

    徐凯;高建刚;

    为探讨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运用2008—2022年黄河流域8个省(区)18个城市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之后使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以及区域差异;最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计算后的pH以及水质等级越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越低;溶解氧越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越高。(2)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且这种门槛效应存在异质性,上中游的水环境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负向的线性影响;下游呈现非线性影响。(3)通过分析耦合协调度发现,时间上,2008—2022年水环境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综合协调指数(T)、耦合度(C)与耦合协调度(D)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可以看出各城市之间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分区域来看,耦合协调度下游>上游>中游。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25年04期 v.40;No.229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科技史与科技传播研究

  • 民国时期高等物理学实验教育的发展(1912—1937)

    张林;

    20世纪初,现代物理学开始进入中国教育体制,但相应的实验教育却并未建立起来。民国建立后,随着一批学习实验物理学的留学生归国,高校逐渐拥有了可以开展实验教育的师资力量。此后在这些先驱者的努力下,很多高校都建立起了现代物理实验室,购买和制作了大批实验仪器,奠定了物理学实验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各高校还开设了很多配套的实验课程,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物理学人才,推动了中国高等物理学实验教育的发展。

    2025年04期 v.40;No.229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3K]
  • 丛琯珠《新撰物理学》底本研究

    刘永泰;聂馥玲;

    《新撰物理学》是本多光太郎、田中三四郎合著的一部中学物理教科书,该书在日本颇具影响。清末留日学生丛琯珠曾将该书译为中文,于1903年经山东留学生监督处出版。文中将从原著的著书背景入手,理清原著的成书背景及其在日本的影响,着重通过对比研究确定译本的底本为原著第7版,进而分析译本和底本之间的差异,认为译本的部分附录为译者自编。此外,文中还理清了相关几部物理教科书的关系,纠正了一些不确切的说法,以期补充学界在教科书史、中日交流史方面的研究。

    2025年04期 v.40;No.229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基础教育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研究

  •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路径

    官瑞娜;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而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能力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专业素养,推动学前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职前培养体系需通过下述路径来实现幼儿教师素养的提升:以情境浸润模式强化师德培养,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打破学科壁垒,推行分层递进的研究型实践模式,并协同政府、高校与幼儿园构建共生教育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儿童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2025年04期 v.40;No.229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与学习投入关系研究

    徐波;杨蕊;袁圆;闫佳瑜;马玉芳;

    身份认同是职前小学教师从学生转变为小学教师的关键,是其未来从事小学教师的心理基础,也是其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动力源。利用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S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428名职前小学教师进行测量,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究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与学习投入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与学习投入整体处于一般水平,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年级和从教意愿后,职前小学教师身份认同仍对学习投入有显著预测作用。为促进职前小学教师的学习投入,文中提出三方面针对性建议。

    2025年04期 v.40;No.229 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 中学教师数字化能力的结构重塑、内在逻辑与生成机制

    鲁团花;

    中学教师的数字化能力不同于其信息化能力,信息化能力侧重通过技术工具优化传统教学流程;数字化能力侧重以数据驱动重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中学教师数字化能力是由技术工具层、教学方法层、资源管理层及评估反馈层四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结构,具有系统性整合与实践转化的特点。教师的四维数字化能力的生成机制由内部、外部机制构成。内部机制依赖激发教师内在动机、重构自身认知与反思实践;外部机制需政策、资源、技术与社会协同支持。中学教师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应以实践驱动升级,构建“人本导向”的数字化教育生态,为教师能力发展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40;No.22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地理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策略

    刘宇峰;郭玲霞;张泾阳;王中栋;

    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系统分析初中生地理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通过剖析师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读图用图的认知偏差与实践困境,提出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三维度策略体系”,即认知基础层、能力训练层、体系支撑层,主要包括运用情境创设提升读图兴趣、通过分层训练形成系统认知、实施多模态训练强化空间思维、构建图文互译模型深化理解、创新地理模型应用促进具象转化等方面,研究结果对于强化地理核心素养与读图用图能力的双向促进以及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25年04期 v.40;No.229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物理学教育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曾利霞;范继;梅策香;何钊;

    物理学教育在培养科学思维和素养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与中小学科学教育衔接中面临着学科本位、师资不足和资源匮乏等挑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文中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培训、开发衔接性教学资源以及改革评价体系等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物理学教育与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衔接现状,为学生建立系统的科学知识体系,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4期 v.40;No.229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 理念与现实:关于“双万计划”的新思考

    王颜;

    “双万计划”是国家致力于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的一项计划。其建设理念先进,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全面布局,意图打破身份壁垒,倾斜地方,使高校实现特色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城市,体现出“双万计划”的全面广泛性和机动灵活性。然而这一计划在实施中还存在遴选机制不完善、建设流于形式、校地互动不足等诸多问题。结合“双万计划”先进建设理念和执行中的困境进行分析,高校和地方政府都要厘清概念,打破政策依赖,明确使命担当,制定校地协同发展大计,推进教育强国的实现。

    2025年04期 v.40;No.229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樊琪;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教育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对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师院校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优化教学实践管理体系、构建协同育人平台、打造特色实践品牌等策略,强调通过“双师型”队伍建设、乡土文化浸润及数智技术融合,推动师范生从“技能训练”向“实践智慧生成”跃升,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2025年04期 v.40;No.229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