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莉丽;苟晨阳;吕文华;雷宁;孙梦瑶;
水稳性团聚体可以很好地协调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是衡量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以咸阳渭北旱塬区3种典型人工林类型刺槐、油松和苹果下不同土层土壤团聚体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初始直径(1~1.2、1.2~2、2~5 、5~7 mm)的土壤团聚体在快速湿润条件下,破碎后的不同大小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并利用数学公式计算了平均质量直径(MWD)、团聚体破碎率(PA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D)等四个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初始直径为1~1.2,1.2~2、2~5 mm时,MWD依次线性增大,PAD则依次线性减少,但当初始直径为5~7mm时,MWD显著增大,而PAD显著降低。显著性检验表明:初始直径对MWD和PAD的影响显著;而初始直径对GMD和D影响不显著。油松林地不同土层的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大小受初始直径的影响较为明显。不同初始直径下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指标都能较好地指示植被类型和土层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2025年04期 v.40;No.229 3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吕延;任鑫鑫;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对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为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文章采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0—2023年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主导因子。结果显示:(1)2010—2023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处于不断提升的趋势,但仍处于较不安全级,空间上土地生态安全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黄山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最优。(2)土地生态安全空间自相关均呈“正相关”,黄山、池州和宣城三市的H-H值区聚集效应持续稳定。(3)当地人均水资源量、造林面积、耕地面积占总面积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是影响安徽省土地生态安全的主导因子。未来安徽省应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强化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农业与生态补偿机制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生态安全水平。
2025年04期 v.40;No.229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1K] - 潘永平;潘玉君;刘燕;赵菊;晁江琴;蔺吉庆;沈波;
在全球政治经济动荡背景下,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研究已成为探究区域经济稳定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熵值法,构建经济韧性研究指标体系,基于市域与县域尺度,分系统从经济抵御水平、经济恢复水平、经济再组织水平、经济创新水平四个维度进行探讨。研究得出:(1)云南省各市州经济韧性水平整体呈持续缓慢上升趋势,且地级市经济韧性水平均值与增加值均高于自治州。(2)云南省各县(市)区经济韧性水平升降比23∶2,且变化幅度较小,具有地域或政策优势的县(市)区增长较快。(3)各县(市)区经济抵御水平与经济恢复水平内部差异扩大,经济创新水平与经济再组织水平内部差异在缩小,各维度不同县(市)区升降比差异较大。(4)云南省市域与县域尺度经济抵御水平、经济恢复水平、经济再组织水平、经济创新水平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
2025年04期 v.40;No.229 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9K] - 徐凯;高建刚;
为探讨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运用2008—2022年黄河流域8个省(区)18个城市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之后使用门槛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以及区域差异;最后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计算后的pH以及水质等级越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越低;溶解氧越高,经济高质量发展程度越高。(2)黄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且这种门槛效应存在异质性,上中游的水环境质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现负向的线性影响;下游呈现非线性影响。(3)通过分析耦合协调度发现,时间上,2008—2022年水环境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综合协调指数(T)、耦合度(C)与耦合协调度(D)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可以看出各城市之间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分区域来看,耦合协调度下游>上游>中游。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2025年04期 v.40;No.229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