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咸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刊期为双月刊,刊号为:ISSN 1672-2914,CN 61-1410/G4。
一栏目选题的出发点和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陕西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
“秦中自古帝王州”。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陕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是我国文化传统得以永久传承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具有非常大的产业市场。
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开发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推动语言学和民俗文化学研究,特别是陕西方言、陕西民俗文化的研究,促进我国历史文化永久传承,《咸阳师范学院学报》从2008年开始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研究中心联合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隆重设立“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专栏。经过近两年的运作社会效果良好。
二栏目选题方向及征稿范围
(1)关于陕西境内汉语方言语音研究、词汇研究、语法研究的论文;陕北晋语研究,关中方言研究,陕南方言研究;不但欢迎综合研究的论文,而且欢迎有关方言点、方言岛研究的论文;“普方古”大三角视野下的陕西方言研究。
(2)关于陕西方言历史层次研究,包括陕西方言语音历史层次研究、陕西方言词汇历史层次研究、陕西方言语法历史层次研究等方面的论文。
(3)关于陕西方言比较研究方面的论文,包括陕西境内汉语方言之间的比较研究,陕西方言与周边山西、河南、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市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陕西方言与汉语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陕西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或接触研究,陕西方言与阿尔泰语系的比较研究或接触研究,与汉藏语系汉语以外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或接触研究,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比较研究及阿尔泰语系的比较研究或接触研究;东干语研究以及东干语与陕甘方言的比较研究。
(4)社会语言学视野下陕西方言研究的论文,包括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陕西方言语音研究,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陕西方言词汇研究,社会语言学视野下的陕西方言语法研究。
(5)关于陕西方言与陕西民俗、陕西方言与陕西地域文化研究,关于陕西民俗语言以及陕西地方民歌民谣和地方文学研究。
(6)与陕西方言和民俗文化相关的其他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对陕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著述的评论、商榷、批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7)陕西民俗特点、地域分布及其特征研究。
(8)陕西方言与民俗的现代文化价值研究。
(9)陕西民俗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产业化研究。
三来稿要求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稿件基本要素必须齐全,要有文章标题、作者单位(全称)、作者姓名、关键词、摘要(中英文)、中图分类号、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学历及研究方向等)。
(3)来稿4000—6000字符数为宜,请使用word排版格式,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信箱、联系电话等;稿件请用A4纸打印,纸质文本请寄:邮编:712000,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路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子文本请寄xysyxbwk@263.net.
(4)本刊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所投稿件请保证文章的独创性,避免版权争议。